谷歌史上最大失誤:錯過Java
原創【51CTO 6月23日外電頭條】早在2009年,Oracle公司就斥資74億美元收購了在Unix服務器硬件領域光彩奪目的制造企業Sun Microsystems。許多人當時都在猜測谷歌是否也是此次競購的買家之一。谷歌的資金儲備無疑是雄厚的,不過真正的問題在于收購的理由:許多分析人士都認為Sun公司的黃金時期已成往事,谷歌并沒有充分的理由將其招至麾下。
當然,現在Oracle公司已經擁有了與Java相關的一切專利及版權(Java這項技術最初正是由Sun公司所創立的),而谷歌也極有可能為自己的猶豫付出代價:盡管并未取得授權,谷歌的Android系統中仍然用到了Java技術。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Oracle公司的贏面相當大,無論是即時生效的罰款裁決、還是根據Android平臺的實際盈利按百分比計費,當初付出的74億美元收購金額中的很大一部分恐怕都要由谷歌來承擔了。
Oracle公司從Android盈利中強插一腳的現狀并非谷歌應當收購Sun公司的惟一理由。換句話說,這實際上應該被稱為戰略失誤。這種失誤不僅使谷歌費盡心力所打造的標準化軟件開發平臺在競爭前景方面蒙上了一層陰影,更動搖了近年來蘋果及Anroid得以借勢騰飛的這場設備革命的根基。
為了公平起見,51CTO認為歷史上由并購活動所造成的巨大失誤屢見不鮮。微軟在這方面可謂“久經考驗”了,這也正是作者一直反對微軟收購雅虎的部分原因。網絡電視并購事件最終帶給我們的是微軟IP電視,即Mediaroom的領先地位。當然,這里所謂的“領先”是指我們等了八年以上才見到真正可行的IP電視平臺搭建技術,只是因為這套技術要保證能被微軟的其它電視及視頻相關技術所兼容。說到這,合并史上的典型失敗案例該登場了:微軟斥資5億美元收購Danger公司。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安迪·魯賓(Andy Rubin)如今在為谷歌工作,而他所負責的正是Android項目。Danger公司的資源一直集中在前途未卜的KIN上,這是一款曾經對微軟Windows Phone 7造成過相當威脅的設備。
不過平心而論,并購也并不總是帶來災難。谷歌對YouTube耗資10億美元的收購就是標準的成功范例。當然,帶寬成本的局限使得谷歌很難從YouTube項目本身上盈利,但YouTube作為互聯網視頻提供者中的領軍品牌,肯定能夠在其它諸多方面向谷歌回饋豐厚的利潤。而且連IP電視及智能手機也將支持訪問YouTube當作一項基本功能。
另外,盡管小史蒂芬·沃恩(Stephen J. Vaughn)絕對不會認同,但作者還是覺得Skype并購案會被證明是一筆好買賣。要重新建立一套像Skype那樣深入人心的視頻及語音通訊交流體系絕不容易,而且事實上Skype原有的用戶協議對使用者來說的確在理解及接受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困擾。51CTO認為Skype能夠為微軟提供的潛在優勢正如YouTube網站能夠提供給谷歌的那樣顯著,至少在視頻及語音通訊領域。當然,潛在可能性與現實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谷歌當初有意收購Sun Microsystems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實現其提升自有軟件平臺的野心。Solaris系統對谷歌意義有限,而且有可能會被那些關注客戶硬件情況的買家(Oracle公司就是主要候選人之一)單獨拍下。Sun公司的軟件才是重中之重,他們自主研發或是擁有的軟件能夠為任何一家企業在.NET或是Objective-C/Cocoa方面提供進行開發所必備的強大API;不僅如此,這些軟件同時提供了強大的辦公套件,能夠以特殊的方式對自己的在線文字處理工具進行補充及增強。這兩個方面對微軟來說絕對是實實在在的威脅,因為它們所針對的正是微軟公司立足的根本(即Windows系統平臺及Office辦公軟件)。
假如當初是谷歌拍到了Java,他們無疑會為其提供特殊的發展空間,類似一款API,旨在幫助這項已經相當流行的技術進一步普及。大多數剛剛走出校門的程序員對這款平臺非常熟悉,而且Java在包括電視及移動設備在內的諸多領域都具備深厚的覆蓋基礎。當然,谷歌同時也不會停止對其它開發技術的支持或是放緩將應用程序客戶端推向網絡接口的腳步。無論如何,即使在客戶端領域,本地應用程序也還有不少潛力可供挖掘。Andy Rubin以及Android團隊很清楚這一點,這也是他們在開發技術方面選擇了Java,而不是像Palm在Web OS項目中那樣選擇HTML/CSS/JavaScript之類的原因。
這樣一種定位如今可以說恰逢其時。微軟眼下正積極籌備自己的手機及平板設備,而確定要應用在這些設備上的未來計算平臺都不是微軟自家出品。
進一步來說,微軟正為其用戶界面戰略醞釀一套大規模的改革方案,這其實給那些與微軟公司向來保持親密合作關系的開發商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微軟最近發布的Windows 8新基礎概念吸引了很多人。開始屏幕將支持那些由HTML、CSS以及JavaScript所編寫的應用程序,這不僅頗具趣味性、更是一種重大進步。而Windows開發商們則注意到,.NET似乎成了被遺棄的孤兒。那些由.NET所開發的應用程序在全新的Windows 8桌面系統上將無法繼續保持任何具有傾向性的特權。更讓人費解的是,微軟拒絕對上述情況做出明確回應,無論是證實還是否認。
也許,正如許多人所主張的,這完全是對謠傳的一種肆意夸大。然而,微軟公司在與開發商的交流方面一直做得很到位,像這樣不同于以往的“失誤”反而進一步加劇了.NET將被打入冷宮這類傳言的可信程度。正如Tim Anderson最近在The Register網站上所指出,“在外界看來,好像微軟的服務器及工具部門在向一個方向努力,而Windows團隊則將目標定在了另一個方向。”作為一名曾在微軟就職過的前員工,我得說公司內部不同產品的開發團隊之間在配合方面的表現糟糕到不能解釋。由此看來,.NET開發社區中彌漫著的悲觀氛圍似乎確實具有合理性。
微軟的痛苦大概會成為谷歌的快樂。禍起蕭墻的微軟實際上是給競爭對手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而抓住這個機會的谷歌打造了一個平臺,一個足以當作備選方案的可靠平臺。
谷歌希望自身成為應互聯網時代之需所誕生的平臺,這在其對瀏覽器的重視程度方面就得到了體現;但顯然,Android系統的成功讓谷歌在成功之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每家提供平臺的企業都需要一款標準API。蘋果有Objective-C及Cocoa。微軟有.NET,雖然其公司內部的團隊也不愛用這套東西。而谷歌呢,谷歌本來有機會獲得Java。鑒于谷歌在開源社區中的群眾基礎相當不錯,他們其實本可以將Java納入麾下并直接為開發工作提供助力的。
與此類似的分析可參見OpenOffice,這是一款開源文字處理套件,于1999年被Sun公司以StarOffice的名稱購入。
坦率地說,OpenOffice并沒有能動搖微軟Office系列的霸主地位。然而,這并不代表OpenOffice本身缺乏實用性,事實上它在對抗Office系列軟件這一微軟元老級收入來源方面表現搶眼。擁有Open Office的版權意味著在良好的發展指引下,它能夠進一步鞏固自身,繼而成為谷歌基于云技術的主打文件編輯工具。它不僅能為谷歌提供一套強大的離線商務作業工具套件,更能夠在Java的協助下為谷歌倡導的云戰略立下汗馬功勞、甚至有可能最終決定整套發展規劃的成功與否。
谷歌肯定不會在與Oracle公司間的沖突中妥協,無論面對何種壓力。然而,事實證明Java的擁有者正在成為可怕的敵人,并試圖在任何方面全力阻撓谷歌使用Java技術。這說起來其實是種恥辱,因為像Java這樣的好技術應該由谷歌這樣的大公司購入,并在健康的開發環境下盡情發光發熱。
.NET花了近十年時間來鞏固自身在任何Windows標準開發平臺上的地位…即使如此,它仍然沒能完全取代傳統的Win32。Objective-C與Cocoa也在NextStep的打壓下繼續存在了很久。換句話說,這種更新換代需要時間,尤其是開發平臺的更新。顯然,谷歌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為自己打造備選方案。他們惟一的機會就是引入Java,而最終,機會就這樣從指尖溜走了。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