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云管理調配案例分享
現在的孩子都是寶,一點點小病都得去最好的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孫宏國稱他們醫院每天都有300人掛不上號。通過云計算能否幫助北京兒童醫院有效化解這個問題呢?孫宏國一直帶著他們的醫院的信息中心同事專研這個問題。在第四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他向與會者介紹了他們的經驗《依托信息化手段的醫療管理流程再造與云計算技術的結合》,并且,他希望醫療資源能夠更好的分配給患者。
一般傳統的無論是企業還是應用,搭建大的應用系統還是只是某一個PC的終端,恐怕都要走這樣一條路:從購置硬件、開發到許可,平臺的搭建,搭建成功以后升級到最后棄用了,都有這么一個過程。一個傳統的概念,到現在不光咱們說的云計算,所有的來自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租用,我覺得這是理解其中的一點,一切小到自來水,大到吊車、飛機等等都可以應用,這也是我們云的概念當中體現出來的一點。
云概念的五個特征
具體到云概念,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道道相通,不管做工作的道理,人的道理還是在社會中的道理,以至于延伸到專業性很強的,在計算機應用當中計算道理都是差不多的,到網絡計算,通過生活中的道理一點點延伸出來。大家都理解云它是一種高度可擴展的計算方式,主要是通過互聯網給它融到一起,一個平臺兩個方面,包括服務的消費者,消費的提供者,云給社會,給企業,給個人帶來一個很大的革新,新的計算模式,新的應用模式以及新的商業模式,表現出剛才幾位老師說到這樣的三種模式,具備以下五個特征,以服務為基礎,以擴展為彈性,可共享,按使用劑量來做互聯網的技術。
醫院就診難度大
我主要想跟大家匯報還是結合到醫療行業中,結合到兒童醫院有什么樣的問題或者有什么樣的啟發?這是柱狀圖,有一個數據,有孩子的同事可能想到看病太難了,十年前,15年前,恐怕咱們整個社會的醫療就醫模式不是現在這種,先到一級醫院,二級醫院,最后到三級醫院,現在這種模式其實打破了,打破的結果是這樣,原來我記得剛到醫院工作的時候,那時候的門診,如果到年底集中報銷的時候,年底恐怕到三四千的病人,已經擠破了腦袋,人的壓力已經不行了,到目前我們平均每天門診工作量在7500到8000,高峰的時候會到1萬,我想這是我們現在的狀況。
給大家介紹這個狀況,會引出以下一些問題,不管七千還是八千、1萬,45%都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吃多了,著涼了,都是很常見的問題,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都一個孩子,都是寶,孩子有一點問題肯定要去醫院,但是我們小的時候,凡是跟拉肚子有關系的,都有一種藥,凡是跟感冒有問題的都是阿司匹林,現在家長不一樣了,不敢吃這種藥了,而且都要去醫院,去兒童醫院。每天我們在2010年以前,每天掛號不能就診的接近300人,當然這不是很詳細的數據,這300和45%還是大大不一樣,45不能消耗了兒童醫院醫療資源基本接近一半,同時包括后邊的配套服務,支撐部門、人員等等,消耗接近一半,當然300人實際上這些孩子都是疑難雜癥,真正的專業科室,專業的醫生相對來說也少,在醫院的醫療資源精力投入到專業醫生的培養。
附帶的幾個問題就是掛號難,大家都知道,兒童醫院掛號難,得認識后門的才可以,排隊更難了,原來實事求是講,給孩子掛專業的骨科、神經內科,要頭一天來排,一直到第二天的早晨,最可氣的還有號販子把人擠走了,有可能家長排兩天都排不上號,電視里也報道過,一到夏天我們醫院周邊的帳篷搭滿了,很多都來自很遠的地方來就診,不可能再去住旅館,這就成為了社會問題。
醫療資源不對等
接著就是繳費,一個病人來回來去看病,排隊,在醫生那兒不敢發火,在護士那兒不敢發火,到藥房那兒就會發火。這是2010年以前的場景,實景,這是很平常的早晨是這么一個情況,這邊是一個監控,我們截了一些圖。奧運會的時候說你們得清,讓保安都把家長轟走了。從醫院管理的角度也帶來一些問題,后援,醫生這么多,空間這么大。醫院干過幾次這樣的事兒,讓專業人士跟號販子叫板,一天兩天行,長時間堅持不下來,人的體力都是有限。空間,凡是市區內都有空間限制,管理,配套的管理,人員的管理。
既有我們焦急萬分的就診家長,也有弱小的孩子,同時還有我們的城管,賣煎餅的,賣糖葫蘆還有小偷。還有就是宣傳,家長看好了,到這兒跟醫院有很好的溝通。作為一家醫院,我們院成立70年,我們到醫院的時候1200個人,發展到1500人。
原來服務于北京市,基本上現在服務于全國,實際上是資源不對等,認識偏差不對等。這種宣傳不到位,如果找這個點,找醫院最好,針對于我們搞醫院里面的醫療信息化,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怎么樣有效去緩解看病難,讓我們醫療資源有合理的配置,最終達到看病難,緩解看病難的效果。我們也有些思考,太牽強,大家討論從技術層面解決。
我想從醫療資源,我們來看,本身實際上也是云,因為剛才大家跟我們一起也回顧了一下,我們在10多年以前,那時候恐怕都是就近看病,絕對不會跑老遠非得到哪家醫院看。到目前為止不是這樣,兒科不掙錢。原來我在宣武區,有醫院專門有兒科的樓,很多老專家,我出生在友誼醫院,后來大一點看病去宣武醫院。不會從昌平、順義跑到醫院這是近,能從山東、河南跑到兒童醫院看病是很多的。真正想利用醫療資源的使用者,其實很多,針對整個社會,而不是說某個區域,不是這樣。
使用云管理調配
云計算延伸來講,可能從醫療視角來看,如何合理調配醫療資源,安全使用醫療資源。經過十幾年,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它都是走向一個市場,兒科不掙錢。因為你叫做兒童醫院,最終都到兒童醫院就診,別的醫院看病的兒科就逐漸萎縮了。三甲醫院重新建立兒科門診,經過十幾年的轉變,兒科確實萎縮了,兒科資源確實很奇缺。北京有兩家,如何安全有效的調配使用這些資源,都是我們云的概念。在座的各位都是專家,不用細講這些內容,在這里面依托的是一種大數據量的處理。但是實事求是講,具體的在我們醫院內部,建立集中的計算,數據處理也不叫云,我一會兒也要提出一些具體的想法,包括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探索,醫療資源的管理,依托數字化的管理,探索醫療資源管理的新的模式。
第二,作為我們醫療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控的管理模式,我們作為醫療信息化做了很大的條件。
第三,多種宣傳與引導方式,比如說觸摸屏引導,大的LED,廣播等等這些設備。這實際上也是通過多種方式達到來醫院之前就比較了解,實際上最大程度上保障我們就診的病人他的感受,我的大屏幕是醫院內部,作為醫院個體來講,做的這些工作都是應該的,結合到云,醫院內部再怎么做都是個體的,我感覺私有云都談不到。研究的一個方案,基礎路線是兒童看病,醫院配置的不合理,通過這種手段達到改善,減少一些環節,我們推行的醫療一卡通,病人來醫院的就診的時候,先辦一張醫療卡。其實作為醫院來講,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怎樣去改善病人他個人的體會,實際上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在某些方面也是有限的。第二,這種宣傳引導,從主觀的影響,達到一定的比例相對來說要合理調控。第三,完善管理,依托多種資源信息化手段達到兒童看病有序,醫療資源配置相對合理。
作為醫院外部,我們最近也會選擇一些東西,建立遠程視頻服務平臺,門急診綜合服務平臺,這樣可以做到,兒童醫院兒科比較強,某個綜合醫院病人做檢查比較費勁,甚至說診斷來講比較費勁,從它的終端直接預約,達到別讓病人跑來跑去的效果,而是直接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我們一家醫院針對N家醫院來做工作,兒童醫院是兒科綜合相對來說還一些,比如說我們的血液非常強,人民的血液可能更強,同仁眼科可能會更強,兒童醫院作為兒科的某個綜合醫院達不到人家的一定水平。作為病人個體來講,我也可以下載一個終端,在終端進行可預約,可查詢。再有依托視頻平臺,通過視頻,通過廣播的技術達到真正的跟實體技術一樣的效果,院跟病人之間達到傳遞,院間之間有討論,重點的病例討論達到互相提高的平臺。
解決這些關鍵問題,實現了有序就醫,資源合理化配置,以及有效的引導,其實在這個當中肯定運用虛擬化,運用云計算的概念,很客觀的,作為醫院個體來講,真正做到云計算,云計算方面是你的計算能力,另一方面針對感受和感知度,比如說通過我的云計算,我的覆蓋面到底有多大,現在還沒有太成熟的根據,作為兒童醫院來講也在致力于這些工作,更多的是服務于病人,服務于社會,依托我們很專業的技術,達到很好為人服務的問題,這是今天我主要交流的一些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