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再融資20億美元 騰訊云助力商業成功
20億,滴滴快的宣布已經完成20億美元的融資,這一輪從6月22日開始,計劃融資15億美元的方案,僅用時兩周,就融資20億美金。
3年,2012年才成立的滴滴,現在已覆蓋360個城市1.5億用戶。這一輪20億美金的融資之后,公司總估值達到150億美元。
1朵云,從常規商業的邏輯已經很難將3年和150億這樣的數字聯系在一起。只有基于云計算的商業模式的高彈性,高擴展能夠撐得下來。可以說,滴滴的成功背后,就是云商業模式的勝利。
顯性模式和隱性模式
很多人在分析滴滴的商業模式,簡單說,滴滴所表現出來的模式,就是互聯網模式的變形版,基于用戶的根本性用車需求,通過巨大的補貼甚至免費刺激,迅速做大用戶量。
互聯網所有成功的先例,每一個都是基于龐大的用戶量提供服務獲得成功的。滴滴的商業模式無論是早期的地推還是現在的分享補貼,其根本目標就是兩個:***獲取用戶量,第二加強現有用戶的粘性。
從這個角度看,滴滴無疑是成功的,至少從顯性的商業模式看,滴滴正走向一條正確的路上。但我更想由此引出隱性商業模式的說法。
如前文所述,在用車這個細分市場,僅用3年就做到150億美金的估值。支撐這一模式的背后,則是滴滴隨著業務量遞增,幾何級數增大的系統壓力。從滴滴打車2014年的發布的業績報告看,2014年底滴滴打車用戶數已突破1.5億人,高峰期日訂單量達1217萬單。
在2015年,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訂單量更是有增無減,尤其在一些峰值時段更是如此。比如5月26日的滴滴快車免單日,僅快車訂單一項,全國就超過了215萬單。滴滴的業務正在不斷調整后臺系統的峰值壓力,所幸采取騰訊云服務的滴滴,從未出現因系統原因宕機的事故。
滴滴打車的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博近日在做客騰訊云會客廳時,也證實了騰訊在云計算、大數據以及技術型人才層面給予滴滴的幫助。滴滴面對大流量和高并發的狀況曾經幾度瀕臨宕機,***在騰訊云的幫助之下轉危為安。
基于云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這里面提到的隱性的模式。這種模式,并不表現在業務流程中,對于很多人來講,都是模糊的,但是云服務卻成為了滴滴業務高速擴展的背后推手。
被壓出來的滴滴云商業模式
這兩年多來,滴滴從出租車、專車、快車再到順風車,這么多新產品的訂單需求,傳統IT架構,是不可能滿足這么快速的業務擴展的。所以,2014年,滴滴在補貼大戰后***次架構調整,將服務器搬到騰訊云。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
其實,這也是滴滴在2014年年底的補貼大戰中,滴滴前期預估訂單量會漲10%,卻出乎意料地增長500%,生死線上徘徊一次的滋味并不好受。
在此期間滴滴出現過一次宕機事件,用戶大量涌入快的,而大流量和高并發的情況對當時的滴滴而言是個經不起的考驗。短時間內的用戶激增,靠滴滴自身的擴容速度和采購機器的速度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業務的發展,因為傳統的擴容方式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這對滴滴想要高速擴展和高彈性需求相去甚遠。
于是,滴滴的解決方式是將系統整體搬到了騰訊云。因為,騰訊云自身的業務:微信、QQ都是海量用戶高并發的實際案例,尤其在春節紅包大戰中,騰訊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選擇騰訊云也就等于選擇了安全的公有云服務。
當然,如果認識云的方式,僅僅是把系統搬一處更大的房子,有更多的房間可以彈性選擇,那就大錯特錯了。騰訊云在安全防護,網絡運維乃至大數據服務方面都可以給予專家級的運營建議和產品選擇。
可以說,滴滴選擇了公有云服務,不僅僅是把數據搬個家,更多的是,選擇了將注意力完全放在自身的業務創新,技術設施和運維等方面的工作完全可以不用費心。交給騰訊云就好了。
所以,滴滴選擇了公有云的模式,就代表著專注于業務的模式。這種模式,也非常利于和滴滴一樣的互聯網創新公司把核心的人力和精力投入業務創新,而不是系統運維。這就是云商業模式最有魅力之處。
選擇云模式 就等于打開了一扇門
滴滴是這幾年來,最成功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之一。同樣,滴滴的經驗也適合于很多現在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說過,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就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這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過程,要知道從0到1,中間并沒有過多的環節。也如前文所述,無需把精力分散到各種不同的方向,選擇公有云服務,把基礎設施服務和運維服務交給更專業的人去做,選擇了云的模式,就等于打開了一扇門。
當然,像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已經不僅僅限于只提供基礎設施服務,比如騰訊云,創業公司不僅可以獲取基礎設施服務。還可以從騰訊云獲得移動互聯網復雜環境下的技術能力,還可以通過騰訊云的視頻處理、語音通信、圖片存儲,人臉識別等移動互聯網場景服務進行創業,以及在廣泛的游戲、移動應用、視頻和金融等垂直行業展開創業。騰訊云推出的創新云服務,一定程度上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門檻。
再回到滴滴,滴滴CTO張博說,滴滴正通過司機和用戶的大數據分析,來制定產品整體的策略和方向。這種復雜大數據分析對產品的基礎架構挑戰更大,而基礎架構是搭建在騰訊云上的。騰訊云在大數據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所以說,選擇技術能力和服務優勢明顯的公有云服務商,會在創業的不同階段,得到可以疊加的回報。這種回報,絕不僅僅是節省了多少購買服務器和存儲資源的錢數可以衡量。
總體而言,滴滴的成功必然是打車這一生態,在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成功,但在其背后,我們也要清楚,正是滴滴選擇了基于云服務的商業模式,才滿足了快速的業務擴張和很多創新技術的實現。這種模式,值得很多還在創業路上的互聯網公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