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U市場,UCloud的獨立思考與實踐
今年8月份,國內專業云計算服務商UCloud正式推出了企業級IT服務聚合平臺U市場,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就已經上線了35家合作伙伴,50個優秀應用,為合作伙伴帶來數萬安裝訪問量。在TiC2015大會上,UCloud COO華琨對U市場的建設思路和云計算生態的理解進行了專題分享,凸顯了U市場在構建云端生態中的關鍵地位。
好的生態平臺具有哪些特點?
當今社會每一個企業都不是一個孤島,都存在某一個生態圈的某個環節,但是把一個生態圈做到用戶和伙伴同時覺得好,其實并不容易。華琨認為,一個好的生態圈需要同時滿足產品異構互補、關系緊密嵌入和讓合作伙伴獲取實際收益這三個要素。
首先,生態的建設者與伙伴之間是必須是異構互補的。也就是二者的產品之間不能同質化,否則一旦出現競爭關系,要么就是合作伙伴的產品下線,要么就是是制造不公平的條件,此類現象在各種所謂的生態圈中層出不窮,破壞了平臺第三方的中立屬性。
第二,生態建設者和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必須要緊密嵌入。在云計算環境下,所謂緊密嵌入,就是指合作雙方抓住共同的用戶,圍繞用戶的場景提供某一種嵌入式的產品。這個產品的組合,契合了用戶的剛需,用戶使用起來非常自然。比如2007年Facebook開放了用戶關系鏈,讓更多的開發者提供優秀的應用。類似的還有國內的Qzone開放平臺、移動時代的App store等都是緊密嵌入的方式。
第三,是要讓合作伙伴獲得有效的用戶和實際的收入,這是合作的根本。
如何基于三個特點建設U市場?
華琨表示,隨著UCloud云計算平臺上企業數量和行業的增多,用戶的需求也更加的多樣化、全面化、個性化。UCloud愿意與合作伙伴們共享平臺上2萬多家具備強烈IT需求和付費能力的優質企業用戶。這些用戶來自于19個細分領域,從移動游戲到O2O,從SaaS到大數據,并且隨著互聯網和云計算發展,很多傳統企業互聯網+的場景變得落地,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希望能走上云端。
UCloud很清楚自身在U市場中的定位,作為這個生態的建設者,UCloud將繼續專注于云計算基礎服務,提供一個像iOS一樣的底座,讓合作伙伴可基于這個底座,直接向UCloud的客戶提供基于IaaS層面的云應用及個性化的研發、運維等服務。這樣的模式尤其適用于一些垂直的領域,比如視頻領域的黃色信息排查,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反欺詐、人臉識別,這些個性化的需求需要不同的伙伴一起合作完成,從這個角度而言, UCloud和用戶都是需求方。“要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華琨一句話道出了UCloud的定位。
而對于合作伙伴的甄選,U市場有兩個條件,一是要圍繞用戶的開發、運維、架構等場景做應用,界定了基本的范圍。二是對合作伙伴的品質有較高要求,U市場有一個專業的工程師團隊做產品評測和對接。正因如此,U市場中已經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應用,例如數人云、日志易等。
U市場的目標和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華琨提出,2016年U市場將進一步把品類擴大到30個以上,接入超過300家優秀的應用。在功能方面,將會加入自助管理模塊,讓好的應用接觸更多用戶;增加更多運營的模塊,同時加入廣告推薦系統;加入與基礎用戶場景結合的功能,貼合用戶的行為和習慣,大幅提升企業級用戶對于云應用的一站式服務體驗。最終目的在于讓用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云應用,同時也讓真正優秀的產品獲取大量用戶。
華琨透露,接下來UCloud將會推出云端生態鏈上另一個重要板塊“+U計劃”,U市場側重于互聯網行業產品層面的合作,而“+U計劃”將會與行業的ISV合作,積累更多傳統行業、互聯網+領域的經驗、資源,提升對行業應用場景的理解和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