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游戲本除了表面參數 這些"坑"你注意了么?
游戲本現在已經成為PC市場中***的一類產品,憑借強勁的性能、實惠的價格、不斷提升的便攜性、更加可靠的品控不僅收獲了很多玩家的青睞,同時也成為很多學生、職場達人的理想選擇。
不過在品牌眾多的游戲本機海中,如何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就需要大家擦亮眼睛了!選購PC,***看的往往是品牌,然后就是配置!近兩年隨著很多新銳品牌涌入市場,品牌壁壘在用戶心中越來越小,產品反而成為重點!所以消費者關注的核心就聚焦到了產品本身,而接下來要分享的內容正式與產品有關!
既然關注產品少不了的就是參數,***關注的自然是CPU、GPU!兩者基本上沒有什么“坑”,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購就好!所以我更愿意把CPU、GPU看作是預算的一種定位!
通過這些大面的參數結合自己的預算基本就能圈定出待選的產品了!這時候要對比的就是很多細節了,比如內存、存儲、散熱、屏幕、做工等等!(至于外觀,這是一項非常主觀的因素…就不多做說明了。)
而游戲本市場水太深,危機四伏的“坑”也就潛藏在這些細節中!
在游戲本市場中,以千元劃分檔位后,配置區別往往就很小了,甚至沒有區別!至少在表面參數上已經看不出什么了,比如同樣選擇Intel i7 7700HQ/GTX 1060/8GB內存等等!所以我們要看的就是存儲、接口、屏幕、散熱以及做工!
存儲
存儲要看的***點就是有沒有固態硬盤(SSD),這對于筆記本還是很重要的,就算機器自身沒有SSD,也要確定一下有沒有插槽可以使用!讀寫效率更高的SSD可以存儲常用程序、游戲,提升啟動和加載效率,進行文件傳輸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確定SSD容量后,要關注的就是讀寫!由于采用端口、協議不同,在讀寫速度上相差甚至能達到數倍,而設備價格可能沒有區別!這是***個要看清的坑!
接口
接口更多的是針對游戲玩家或者設計師。因為在日常使用中,這些用戶可能需要連接各種外設,比如鍵盤鼠標、顯示器、印象、甚至是專業的手寫板等等…如果接口不足,就會很尷尬…有的同學會說可以選擇接口擴展器…暫且不說這對于數據傳輸速率的影響,各種線纜排布在桌面上…不亂么…
所以在價位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需求看清游戲本接口配備!比如USB接口是3.0還是2.0,有沒有Type-C;視頻端口是否齊全(DP還是HDMI)…等等
屏幕
除去外星人、玩家國度這種有“品牌附加值”的產品外,基本上在每個檔位上游戲本屏幕尺寸、分辨率應該沒什么區別!但參數沒區別并不等于顯示效果沒區別!至于宣傳的色域、可視角度通過廣告怎么也不如上手一看靠譜!可以去一些線下渠道考察一番。
這里有一些小建議:對比屏幕顏色,是否有偏色;對比可視角度,是否會出現泛白等情況…此前我就有朋友中招,剛開箱的筆記本點亮屏幕就發現十幾個壞點…雖然免費換新了,但這不很耽誤時間么?(這里其實也牽扯到品控的問題,大家可以多看些產品評測、評論,貨比三家)。
散熱
這可能是游戲本中比較“玄學”的一個選項了…同檔位游戲本散熱區別大么?
我可以告訴你:大…而且可能很大!這里主要看幾個方面:D面設計、機身材質、風扇及銅管數量!至于如何比較就不需要我多說了(聊到這個話題,就想到一款號稱“年度***理財產品”的游戲本…請度娘)!
此外散熱出風口的位置還是有必要提一下!如果是在機身側面(采用這種設計的游戲本已經不多了),冬天還能暖暖手,夏天就太痛苦了…而且在比較散熱銅管數量時還提醒大家看一下銅管的管徑(也就是粗細)以及與主板是否通過金屬導熱片連接!
做工
做工關系到品控,這點對于一般用戶來說不是特別重要!畢竟現在游戲本整體品控還是靠得住的。但如果你有一些DIY情節,或者有些“講究”那么就要看看游戲本拆解了!
不排除現在還有很多用戶會自行給PC升級,游戲本更是如此,內存存儲擴容還是很常見的!也有一些游戲本品牌為了便于用戶擴容采用了“友好”的設計,不需要完全拆解(D面),通過小范圍拆解就可以升級存儲!但是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對比一下游戲本在主板級的做工…集成度的區別真的很大!集成度低就容易有飛線、排線,看著還是不踏實!
比較尷尬的是,現在很多游戲本其實都是“一個模子”(你懂得),外觀區別很大,但內在卻相差無幾…畢竟市場成熟了,產業鏈也健全了,這種方式能夠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對于用戶也有好處,不然你以為現在游戲本為什么價格這樣親民?
總之,游戲本價格擺在那里,多備備課,買一款用這踏實靠譜的產品,自己不也更開心嗎?畢竟這大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