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與蘋果決裂:蘋果和高通為何反目成仇?
上周五,高通的一紙訴狀讓其與蘋果雙方的關系正式決裂。在圣迭戈聯邦法院聽證會現場,高通將一樁陳年舊案提上公堂,起訴蘋果拖欠專利費70億美元。
雙方的專利費用紛爭由來已久,去年一月份,最初是蘋果起訴高通指控其報復蘋果與反壟斷部門合作,拒絕退還承諾的10億美元專利授權費。而高通則在去年4月份的一份長達134頁的答辯狀中一一否認了蘋果的指控,還在各國起訴蘋果侵犯高通專利,指控蘋果暗中唆使iPhone供應商拖欠應向高通繳納的專利費。
針對高通的指控,蘋果方面回應稱高通的專利授權方式不公平,一直以來高通都存在重復收費的情況。蘋果認為,他們向高通購買芯片,實際上已經為使用高通技術買過單,但高通仍強迫其按照整機價格再次繳納專利費。高通則表示其做法合法,并認為蘋果多年以來都認同這種做法,但現在卻想破壞高通的商業模式。
而事實上,高通的這種“霸道”做法,業內的廠商們早已怨聲載道。只要某個部件使用了高通的專利技術,高通就直接按照整機價格抽成。為了擺脫高通的鉗制,蘋果公司于2016年的iPhone7開始,冒險在部分手機上用了英特爾的基帶。華為、三星等也于去年宣布將停止向高通支付專利費,邀請高通重新談判專利授權模式。
蘋果和高通為何反目成仇?
高通與蘋果之間的司法糾紛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時間,這場糾紛是圍繞著高通的技術授權業務而展開的。雖然高通大部分銷售額都來自于生產手機芯片,但大多數盈利則來自于收取專利使用費,這些專利覆蓋了所有現代手機系統的基本專利。所以,高通專利費更形象的被稱為“高通稅”。
智能手機廠商都逃不過“高通稅”,高通可對含有3G CDMA/WCDMA 和4G FDD-LTE的移動終端按5%的費率計算授權費,對TD-LTE的終端收取3.5%的專利費。需要指出的是,高通以手機售價為基準來確定授權費的。也就是說,低端的智能手機和高端的智能手機,價格差別巨大,即使他們使用了相同的高通專利技術,但如果按照整機來收取專利費,那么二者繳納的專利費用差別就會非常大,這也正是高通這種這種收費模式備受詬病的主要原因。
蘋果iPhone一直使用自己研發的A系列處理芯片,但基帶芯片卻長期購買自高通(從iPhone 4s開始)。因此,蘋果也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授權費。不過,蘋果已經通過多年談判將每部手機繳納的高通稅降到每部手機十幾美元,而作為獲得優惠“高通稅”的條件,蘋果需承諾不會挑戰高通的專利地位,也不主動推動監管部門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只允許被動配合調查。
這些年來,雙方都“默契”的維持著這個狀態,不過高德在去年遭到一系列的訴訟,改變了兩個巨頭之間的關系,也成為蘋果和高通專利大戰的導火索。
2016年12月底,韓國反壟斷監管機構——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簡稱:“韓國FTC”)宣布,高通濫用市場壟斷地位,在授權專利、銷售智能手機芯片時妨礙競爭,強迫手機制造商為一些不必要的專利支付費用,決定向高通開出約8.54億美元的罰單。
三個星期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又對高通提起了反壟斷調查,給高通帶來了沉重打擊。三星和英特爾這兩家高通的直接競爭對手配合了這起調查,他們希望FTC迫使高通下調專利授權費。三星不僅是高通驍龍芯片的最大客戶,也是高通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的競爭者,更是高通專利授權費的重要來源。
高通認為,蘋果是這兩起訴訟的幕后推手,一直在積極推動監管部門對其專利授權操作進行調查和處罰。因此,高通決定不再向蘋果返回原本承諾退還的價值10億美元的專利使用權費用,雙方合作關系也就此破裂。
2017年1月20日,蘋果將高通訴至美國向加州南區法院,指控高通公司壟斷無線設備芯片市場,并控告高通以不公平的專利授權行為讓該公司損失10億美元。
與此同時,2017年1月25日,蘋果公司又將高通公司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兩案。3月2日,蘋果又在英國起訴高通。不到三個月時間,蘋果公司先后在美、中、英等三國對高通發起多起專利訴訟。
隨后,高通采取反制措施。5月17日,高通將富士康、仁寶等四家為蘋果公司制造其在全球銷售的iPhone 和iPad的代工廠商訴至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區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富士康等依照雙方的合同約定,繼續繳納專利許可費,并提出了損害賠償。
7月6日,高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訴訟,指控蘋果公司非法進口和銷售了侵犯高通六項專利中的一項或多項權利要求的iPhone手機,請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針對蘋果公司的侵權進口行為發起調查。
10月14日,高通在中國再次發起對蘋果的一項訴訟,尋求禁止蘋果公司在中國制造和銷售iPhone智能手機,這是到目前為止這家芯片廠商針對蘋果采取的最大行動。高通表示,這項訴訟是基于三項非標準基本專利而發起的,并表示這些專利覆蓋了蘋果目前應用于iPhone的電源管理和Force Touch觸摸屏技術。
最后如何收場?
高通起訴蘋果最終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打贏一場官司,起訴只是手段,讓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才是目的,漫長的訴訟周期是雙方都不想要的。
對蘋果來說,這項最新訴訟是在一個至關重要的時刻到來的,該公司在不久以前才發布了iPhone 8和iPhone X智能手機,目標是重申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對抗迅速成長中的中國廠商所帶來的競爭壓力。中國的供應商和組裝廠商正在趕工生產新款iPhone,希望在十分關鍵的假期購物季節到來以前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在上個財年,蘋果的總銷售額為2156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銷售額占到了22.5%的比重。
對高通來說,目前其最大的風險就是監管機構對其根據整機設備計算專利使用費收費模式的挑戰。而改變高通專利使用費的收費方式將會大幅削減高通技術許可業務的營收,從而大幅影響高通的整體利潤。
根據高通的財報顯示,高通2016年第四財季總營收為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5億美元增長13%。歸屬于高通的凈利潤為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1億美元增長51%。其中,來自授權業務的營收為20.28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8.37億美元,同比增長10%。可以看到,來自授權業務的營收在高通總營收當中的占比高達32%。利潤占比相比之前應該更高。
既然高通、蘋果互相傷害的結果是兩敗俱傷,那么現階段即便雙方撕的激烈,但未必會真正撕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