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禮服」長啥樣?1024 個獨立電極,機器學習與定制芯片加持
本文轉自雷鋒網,如需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
在被譽為是賽博朋克史詩的《攻殼機動隊》中,全身“義體化”的公安 9 課隊長草薙素子的形象令人難忘,電影中對于腦機接口技術與人類自我意識核心“Ghost”之間關系的探討也讓我們無限回味。
回歸現實,在「宇宙網紅」Elon Musk 的大力推廣下,我們對腦機接口技術也不再陌生。
對于非植入式腦機接口而言,頭戴電極可檢測大腦信號,收集分析數據,發出相應指令,控制外部設備。
那么,如此硬核的裝置只能擺在實驗室里嗎?并不!
來自奧地利約翰內斯·開普勒大學林茨分校的研究人員,聯合醫療工程公司 G.tec 研發人員及時尚設計師 Anouk Wipprecht 就設計了一套特別的腦機接口裝置——與其說是裝置,不如說是禮服。
這套「禮服」有個直男但又形象的名字:Pangolin dress(翻譯過來是“穿山甲連衣裙”)。
前不久,Pangolin dress 曾在奧地利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上亮相。在素來密切關注藝術、科技和社會三者相互聯系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上,這一設計堪稱是藝術、能量采集與機器學習的一次美妙結合。
藝術與科技美妙結合
那么,既是藝術展品,又涵蓋尖端科技,Pangolin dress 具體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1024 個獨立電極
據 IEEE 報道,Pangolin dress 共包含 1024 個獨立的頭戴電極(共 64 組,每組 16 個),可探測到大腦的電信號。收集到信號之后,所獲取的數據將被組合、分析、轉換。
比如說,當佩戴者決定主動移動一塊肌肉時,這一動作會在大腦運動皮層中觸發一種「局部活動模式」,這種模式是能被檢測和識別到的。
G.tec 公司聯合創始人 Christoph Guger 表示:
通過 1024 個獨立電極通道,我們甚至可以獲得單個手指的分辨率。這是非植入式腦機接口設備的電極通常無法做到的。
原因就在于,一般情況下腦機接口僅僅有 64 個電極通道,只能用來區分運動區域——例如,身體剛剛作出的動作是由左臂還是右臂完成。
機器學習識別身體動作
實際上,由于每個佩戴者的大腦存在差異,要想準確識別細節,還需對系統進行校準。
為此,研究團隊的設計是:通過機器學習識別與不同動作相關的模式。
簡單來講,系統實際上并不要求佩戴者移動任何特定的肌肉,佩戴者只需想象執行一個動作。
背后的邏輯是,大腦想象一個動作往往比實際執行更花時間,產生的信號也更持久,所以機器學習起來就更容易。
可以說,這種技術完全適用于癱瘓患者。在此基礎之上,Christoph Guger 甚至有個想法:未來可以設計一種用腦機接口控制的外骨骼裝置,造福癱瘓群體。
神經活動可視化
數據一經組合、分析、轉換,Pangolin dress 就會出現顏色變換。也就是說,穿上 Pangolin dress 后,大腦神經活動將在身體上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Pangolin dress 還可以通過不同顏色反映佩戴者所處的精神狀態,比如緊張(白色)、平靜(藍色)、沉思(紫色)等等。可見,這已經不僅僅是意念控制設備了,更像是設備反映意念。
而這種設計的背后正是包含了 32 個 Neopixel LED 的陣列和 32 個伺服驅動秤(servo-driven scales)。
單通道定制芯片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人員設計了連接到每個電極的定制芯片——按 IEEE 的話說,這是最主要的技術進步。
具體而言,這種定制芯片為單通道芯片,側面尺寸 1.6 毫米,集成了一個放大器、一個模數轉換器(ADC)和一個數字信號處理器,功耗小于 5 毫瓦。
由于功耗小,這種芯片可通過附近的基站,以非接觸式射頻識別芯片的方式驅動,并以無線方式返回數據。據介紹:
通過無線方式給供電芯片并與之通信,穿戴者不再被拴在以往的有線測試系統上,這種設計還可減少傳統無線系統中電池的體積和重量。
即便設計了定制芯片,團隊也沒有一味追求奇異的制造技術。Pangolin dress 項目負責人、奧地利約翰內斯·開普勒大學林茨分校團隊的 Thomas Faseth 解釋道:
我們的原則是控制技術成本,團隊所使用的是 180 納米制造技術,但我們還通過一些先進的電路設計技巧實現了更高的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Pangolin dress 中,每組電極和芯片都被安裝在一塊瓷磚上。從下圖可以看出,穿戴者的頭部完全被瓷磚覆蓋,各個連接了天線。
這件「穿山甲連衣裙」有著模塊化的設計,其靈感正是來源于穿山甲富有光澤的角蛋白鱗片——它結合了剛性和織物元素,其中剛性元素采用的是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9 個環環相扣的部分通過 3D 打印完成。
存在哪些挑戰?
整體上,Pangolin dress 兼具超低能量、高分辨率、高靈敏度的特點。但為了做出最終的設計,也并不容易。
據了解,Pangolin dress 團隊就曾遇到了以下挑戰。
首先,一個最大的挑戰便是傳感器電子設備的電力預算。正如奧地利約翰內斯·開普勒大學林茨分校集成電路研究所的 Harald Pretl 教授所說:
我們必須為此設計一個放大器、一個 ADC,以及我們自己的基于超寬帶的傳輸協議。
其次,處理頭部周圍的褪色和陰影效果也是一大挑戰。
還有一個挑戰在于,大腦信號的變化速度要比伺服器改變角度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團隊專注于反映變化的頻率。比如他們的一個設計是,當低頻腦電波占主導時,伺服器和光線會緩慢變化。
在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上,Pangolin dress 受到了廣泛關注。就未來而言,研究團隊希望設計出另一個版本,使用完全無線的傳感器。與此同時,關于將傳感器技術商業化的討論也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