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能否挑戰比特幣
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在中國幾家主要銀行完成了大規模測試。去年10月,它還向深圳居民空投了價值150萬美元的數字人民幣,驗證了6700多個使用場景。
數字人民幣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中國最雄心勃勃的金融技術解決方案之一。許多分析師認為,數字人民幣可以幫助中國打破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壟斷。
對于比特幣倡導者來說,包括DCEP在內的央行數字貨幣的崛起喜憂參半。從好的方面來看,這是對數字貨幣概念的有力肯定,CBDC有助于推動加密技術的大規模采用。壞的是,CBDC的集中運營模式完全違背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分散化精神。
如果大規模采用DCEP,是否有可能取代中本構想的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要理解原因,有必要深入了解這兩種貨幣背后的基本原理。
不同類型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和數字人民幣被稱為數字貨幣,但它們是由具有不同理念的完全不同的實體發行的。比特幣由匿名創始人中本創始,旨在促進無邊界交易,獨立于任何集中實體。
數字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PBOC)發行,以實現現金流數字化,并最大限度地減少紙幣的使用。同時,政府完全控制每一個數字人民幣的下落。
數字人民幣不使用區塊鏈作為其基礎技術。它采用兩層操作系統,即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唯一的數字人民幣發行庫,首先將數字人民幣轉換為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然后這些機構將其轉換為公眾存款。DCEP是根據中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發行的。商業銀行需要支付100%的準備金,其內部價值和法定償付能力得到國家主權的認可。這與基于算法發行的比特幣有根本不同。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也沒有信用擔保。
此外,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發行是動態的,而比特幣的發行是固定的。
由于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政府發行的,比特幣和數字人民幣的不同使用情況,其流通和使用場景也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在去年為期10天的數字人民幣試點中,中國政府向5萬名公民空投了1000萬元人民幣,每個人在指定商戶消費時都收到了200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比特幣不受任何集中實體的控制。它的運作是以共識機制為基礎的,甚至它的功能也會隨著社會共識的變化而變化。早期,比特幣被視為黑暗網絡交易的指定支付方式,現在它已經成為一種價值存儲手段。比特幣不能簡單地空著交付給數百萬用戶,也不能由任何實體定義。
數字人民幣不能是無國界的。
數字人民幣很可能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但它很復雜,很難在國際上實施。雖然數字人民幣的愿景是促進跨境支付,提高跨境結算效率。
此外,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數字貨幣跨境流通的潛在影響是巨大的。如果離岸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將發生變化,這將影響中國的貨幣穩定。
數字人民幣能否提振比特幣
很多人認為數字人民幣可以成為比特幣的黃金渠道,正如大量以美元為基礎的穩定貨幣(如usdt和usdc)涌入加密市場一樣。畢竟,在數字化之后,合法貨幣在數字錢包之間流通不是更容易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每一個數字人民幣都會在流通中留下數字足跡,中國政府可以清楚地知道這些錢的下落。
一旦發現數字人民幣被用于加密交易或場外交易,加密錢包可能會被凍結。盡管中國政府聲稱數字人民幣是匿名的,但其使用過程受法律監管,真正的匿名性并不存在。中本的最初愿景是鼓勵更多機構創造各種形式的數字貨幣。經過多年對私人機構發行代幣的觀察,中國政府終于走到了盡頭。它們已成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的先驅之一,并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然而,新華數字人民幣和比特幣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未來,兩者將共存,而不是直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