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不可避免 加密行業如何應對?
加密貨幣在避稅、法律和資本管制方面的使用使得其將受到監管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近幾個月以來,加密行業難以回避的一個話題就是跨多個司法管轄區的監管逐步開始。從法國最近的舉措,到歐盟的MiCA,再到美國國會和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再到印度,似乎全球各國監管機構都在爭先恐后地監管這個新興行業。
但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監管一直進展緩慢、被誤導且考慮不周。全面監管至關重要;然而,對行業本身了解不足的立法者提出的不明智的法規將阻礙創新。 以KYC(了解你的客戶)為例,在制定規則時,監管機構和行業專業人士都應該意識到整個辯論中一個被嚴重忽視的方面:加密貨幣監管中的 KYC 可能與一些現有的金融監管并沒有太大的不同。
與其浪費時間去假設 KYC 對加密的影響,行業成員應該積極遵守可能適用的規則,以期特定的 KYC 立法將很快成為法律。現實情況是,經過一些小的調整,加密貨幣的 KYC 要求可能與傳統金融的規則基本相似。即使這些規則尚未正式應用于加密貨幣,尤其是在反應遲緩的司法管轄區,負責任的市場參與者也應該假設這些仍然是“黃金標準”的規則也將適用于加密貨幣。
在此基礎上,利用傳統金融領域多年來制定的所有 KYC 和 AML(反洗錢)準則,不僅會使加密環境更安全、更可靠、更值得信賴,而且會實際上為所有參與者提供了有用的清晰度。現在是希望看到加密貨幣成熟和發展的參與者停止參與監管套利或假裝他們不知道規則幾乎肯定最終會是什么樣子的時候了。事實上,KYC 只是關于監管加密貨幣的討論的一個方面。一些司法管轄區比其他司法管轄區更快地為其他必須解決的問題提供法律解決方案:數字資產的轉移如何合法地進行和驗證;破產的影響;以及持有數字資產所產生的產權性質。至關重要的是,區塊鏈監管不會阻礙行業內的創新和增長。有必要取得平衡。這就是為什么該行業需要盡可能與監管機構合作,而不是反對監管機構。
加密領域的復雜性,加上行業的初期階段和批評者的數量水平,已經影響了很多人相信,為了規范加密,他們必須重新發明輪子。世界上有許多司法管轄區正在采取加密前向監管方法。 在 Web2 出現時,監管機構努力適應并為主導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的新興技術立法。可以說,除了 GDPR(2018 年在歐洲推出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之外,自 Web2 領域成立以來,幾乎沒有什么特別的監管舉措。這就是它始終與新技術一起工作的方式;監管機構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使用新技術,因為專業知識還不存在。
總體而言,Web3 也是如此,尤其是加密貨幣。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正在迎頭趕上,并試圖了解這種新興技術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現在可以通過規避監管來獲得短期收益,但從長遠來看,這只會削弱對該行業的信心,并增加會扼殺創新的過度監管的可能性。
監管機構無疑比一年前更加密切地關注該行業。這可能是由于一些市場參與者獲得的回報規模、公眾面臨的風險水平以及加密正在成為主流并應被視為主流這一不可否認的事實。隨著監管機構權衡如何最好地管理這個行業的復雜性,與此同時,作為行業領導者,有責任確保當監管到來時準備好,井井有條,遵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