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智商稅嗎?
?企業IT治理領域從來都不缺新概念,每隔幾年就來一波。使得那些在企業里搞數字化落地的朋友怨聲載道:這么多新概念出來,你們賣解決方案的掙錢倒是很“敏捷”,再這樣下去,企業的那點家底,遲早被你們掏空了。數字化轉型,該不會是收企業的智商稅吧?
我有許多中小型公司老板朋友,他們經常跟我抱怨:企業里的MRP2 報表數字還沒對齊,中臺就來了;花了幾百萬上“中臺”,剛把“數據孤島”打通,又說要搞“低代碼”了。上數字化找死,不上等死,你就說讓我怎么死吧。
01.企業買軟件,實際上買的是治理方法論
任何的企業治理軟件都只是技術手段,技術解決的是業務的問題,企業治理軟件的本質就是企業治理思想的體現。
所以,企業購買軟件,實際上買的是治理方法論。是要解決企業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要降本增效。否則excel表格就夠了,要說靈活的話,哪個軟件比excel更靈活?
我們以ERP、中臺、低代碼,這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治理方案為例,說一說企業治理方法論的內在邏輯及演變。
1、ERP解決的是,企業大規模生產管理問題
ERP,是由美國Gartner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但是ERP的起源則是要追溯到1965年,針對當時企業出現的供應滯后、交貨不及時等問題,APICS協會提出了MRP(物料需求計劃)的概念。通過MRP管理軟件的信息集成系統,企業對生產制造過程中的“銷、產、供”等實現了信息集成,使得企業在庫存管理上進行有效的計劃和控制。
2、中臺解決的是,企業快速創新的問題
“大中臺,小前臺”,是阿里巴巴在2015年提出來的概念,通過合并相似組織,沉淀核心能力到中臺,很好地支撐前臺快速試錯、快速創新。極大釋放企業創新和變革的能力,如盒馬鮮生、釘釘就是阿里中臺創新的成果。
之前,K哥的文章說過,阿里把中臺做薄,也是為了更好的支撐阿里的“五新”戰略,幫助阿里打造出顛覆式創新業務。
3、“低代碼”滿足了企業“敏捷”的訴求
K哥寫過不少低代碼的文章,低代碼之所以這兩年火了,得益于中小企業對“敏捷能力”的迫切需求。
最近幾年,由于疫情、中美關系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的經營策略發生改變。比如線下培訓機構要轉變成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國內電商公司都紛紛出海。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敏捷能力”的重要性。
“低代碼”、“零代碼”幫助企業快速建立“敏捷能力”:即買即用、工具模板化、支持少量定制,云端部署,實時在線。
比如,一家傳統培訓機構,在疫情期間,一周之內就部署完成:在線課堂、教師管理、員工管理、客戶管理、客服管理等模塊。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來建設系統,需定制開發或購買套件、采購服務器、買帶寬/租IDC、培訓員工等等。
如果使用“低代碼”平臺,只要購買SAAS服務模板、對員工進行簡單的培訓,就可以對一個全新業務模式進行MVP試錯。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總結一下,ERP、中臺、低代碼的本質是企業治理方法論,其演進的底層邏輯就是,企業治理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02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
下面介紹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一個國內的,一個國外的。
一、華為的“企業數字化轉型1234法”
華為在2019年發表了白皮書《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正式提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1234法”。
該方法論包含4個部分:
一個戰略。就是要把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定為企業的一級戰略,進行全局謀劃,配備戰略級資源的支持。
二個保障。通過組織轉型,激發組織活力;通過文化轉型,創造轉型氛圍。
三個核心原則。戰略統籌、技術業務驅動、自主&合作并行作為三個核心原則。將核心原則貫穿轉型全過程,保證轉型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
四個關鍵行動。包括頂層設計、平臺賦能、生態協同、持續迭代,通過四個關鍵行動控制轉型關鍵過程。
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下載該白皮書來研究,篇幅有限就不展開了,否則推文就變成論文了。
二、埃森哲數字化轉型“三步曲”
埃森哲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圍繞企業三大價值維度:數字化運營、主營業務增長、商業創新。
埃森哲的方法論,既具有科學性,也很接地氣。其實企業轉型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運營效率,驅動業務增長,激化業務創新。并不是去追什么新的概念。
埃森哲的企業數字化方法論,提出了轉型三步曲:
第一步:制定數字化轉型目標
企業領導層需要對未來技術發展、行業發展、消費者趨勢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定義對本公司最優的數字化目標。
比如沃爾瑪的轉型目標就是提升營銷精準度,他們建立了基于用戶行為和偏好的算法模型,為用戶推送最感興趣的商品,為沃爾瑪帶來了10%~15%的交易量提升。
第二步:采取數字化轉型行動
企業需要在全公司范圍內提升各方對數字化轉型的認同感,并建立起數字化思維方式。
為打造數字化企業,企業應當借助產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敏捷創新等數字技術對其運營進行改造升級,提高內部運營效率。
比如,一家日本連鎖便利店,采集并分析了來自全球4000萬忠實用戶的數據,用以優化營銷投資方案和改善貨架空間分配及利用率,該項目為其帶來了125萬美元的利潤,以及超過1.25億美元的年收入增長。
第三步:達成數字化轉型成果
數字化轉型的諸多努力最終要落到可持續的數字化商業模式,以及能支持該商業模式成功運行的運營模式上。
在“數字中國”的大潮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每個企業的當務之急。借力數字化打造和提升競爭力,企業將在數字時代迸發出更大的活力。
埃森哲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提出了5大關鍵行動:
- 制定面向未來的數字化戰略。
- 數字生態建設,實現全面業務升級。
- 打通研發、產品、用戶,實現智能創造價值。
- 產品服務智能化升級,打造全生命周期用戶差異化服務。
- 建立高韌性、高擴展性和敏捷性組織,支持業務發展和調整。
03?企業數字化轉型,不轉,真的不行!
企業數字化轉型,志在必行,而且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戰略舉措,需要企業具備足夠的重視度,配備相應的資源作為支撐,并且要有變革的決心和魄力。
從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IT同行,也要具備業務洞察力、深度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追捧層出不窮的新概念。任何的方法論從提出,到企業進行消化,再到落地,都要經歷3到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ERP也好,中臺也罷,或是低代碼,都要結合企業當前的情況進行深入研究。一昧迷信方法論,生搬硬套別人的解決方案,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