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向左客戶向右 思科IOS要黑屏么?
有一個關于布線柜的信息我想大家都應該有所耳聞。有一個博客作者認為它違反了Fight Lab的前2條規則。但用戶目前正在熱議的是Cisco Systems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統IOS 15威脅要制裁普遍的但未經軟件授權而在家庭實驗室非法使用Cisco IOS模擬器的事情。
“這意味著盜版IOS軟件,顯然是不能接受的,”一個網絡工程師Jeremy Stretch說。“Cisco有權保護自己的所有權,但很不幸,人們可能一直都在非法使用,這種非故意的結果完全是出自善意的,是為了提升他們作為工程師的技能。”
雖然用戶能夠通過購買模擬器以合法的方式來嘗試重新創建出類似于使用IOS的有限效果——但是用戶經常抱怨模擬器上有許多程序錯誤——Cisco IOS模擬器是免費的,并且實際上運行著IOS。它是一個運行在Cisco路由器和交換機上的操作系統。Cisco在2009年10月發布了它的最新版本軟件v.15。
IOS 15發布后,用戶將需要給每一臺運行它的機器提供一個注冊碼以驗證軟件授權。在用戶購買軟件及用戶購買升級授權之后Cisco會授權使用它的IOS特性集。但是對于希望在家進行實驗和練習的學生和教授來說,他們不想支付幾千美元來做這些事,因為他們早在幾年前就發現了這個缺口。
根據用戶的經歷,只要你有Cisco Connection Online (CCO)帳號,或者認識某人便可共享,你能升級任何一個路由器的所有特性而不需要經過Cisco的授權檢查。這些相同的IOS軟件鏡像可以用在一個免費的和強大的Cisco模擬器上,如Dynamips,來提供給用戶與實際的Cisco路由器一樣的體驗。
“問題是對于較高的認證級別,你很可能需要使用自己真實的硬件進行實踐。許多人負擔不起購買價格為1萬到2萬美元的練習設備,”Stretch說,他正在呼吁公司開發一個功能豐富但性能有所限制的“教育”授權,如限制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作為關于IOS 15更新問題的回應,Cisco發布了一個聲明來保護它的修改和鼓勵想要練習和學習的用戶,在沒有Cisco IOS模擬器的前提下使用它的Learning Partner Training Program 和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Cisco一直運營在一個信任的模型——我們假定在你購買了路由器后,就購買了軟件。IOS 15是完成符合我們授權策略的,”公司聲明道。“IOS 15.0具備的新功能是 ‘增長支付’模型,這對我們客戶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允許只在需要的時候支付這些服務。例如,現在購買的是移動性,將來再購買缺陷管理。”
網絡管理:IOS 15的另一個犧牲品?
Cisco的觀點也受到其它用戶的非議,包括U.K.的一位網絡顧問,Greg Ferro。他在自己的網站發表了以下看法:
“我們將失去過去5年來擁有的最大的培訓資源”Ferro說。“我知道人們最關注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們。”
他補充到,在企業界,每一個路由器上要求一個授權碼“徹底改變”了Cisco最大客戶的現狀,如需要管理數以千計的大型企業和電信運營商。
“運營商有無數的設備,其中大量的設備在不同時間都處于修理、替換和升級的狀態,”Ferro說。“這些修復現在需要將授權和重新授權添加到工作流程中。這將徹底改變我們所知的網絡運營的方式。”
雖然Cisco有提供相應的軟件Cisco License Manager來在路由器之間傳輸授權,但大多數企業可能還不知道這些變化,他們也不太可能規劃這個過程,Ferro說。
對Cisco IOS模擬器的攻擊可能會對公司產生不良影響
不會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畢竟Novell在90年代早期因為它的試用軟件有令人沮喪的90天重安裝周期而失去許多客戶的事件還歷歷在目。
“你很快可以看到來自大學的工程師都是使用Microsoft的……因為Microsoft是以另一種態度看待授權的問題,”Kerravala說。“當這些人從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他們在工作中喜歡使用的是什么?還是Microsoft。”
Kerravala估計Cisco已經因為盜版軟件失去了幾百萬美元。他說該公司有權保護他的知識產權,但是這并不是最好的策略。
“雖然他們有充分的權力做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但這樣做將剝奪客戶實驗和練習的機會,”他說。“無論何時供應商都可以制定更嚴格的授權策略,但你必須保證不要搶奪愚人之金。”
同時,根據New York City 一個Cisco伙伴級解決方案供應商TribecaExpress.com 的首席技術官和首席運營商Gary Berzack,的觀點,IOS 15的改變也不是代理商所愿意看到的。
“起初,它看起來會給我們帶來創收的機會,因為客戶將被迫遵守規范而購買更多的授權,”Berzack說。“但是客戶已經在尋求其它節省開支的方法,而且在核心路由和交換業務中我并不太相信我們不會失去中端市場用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