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融云CEO韓迎 | PaaS云通信服務遠超阿里、騰訊的初創企業,如何撬動200億美元市場
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國內的通訊方式發生了急劇轉變。人們已由傳統的運營商通訊方式(電話、短信)向文字消息、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方式于一體的富媒體通訊方式轉變。
由于需求場景的不斷增多,即便像微信這樣的超級IM應用也無法滿足各大企業及互聯網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因此,一眾專業的IM服務廠商得以迅速發展,其中以融云即時通訊云(以下簡稱融云)為代表的初創企業,在垂直賽道的覆蓋廣度及深度上,已遠超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
截至發稿,融云已獲得兩輪共計1億5000萬人民幣投資。據iResearch艾瑞咨詢等權威數據顯示,融云已在即時通訊領域市場份額上穩居***。作為PaaS云服務平臺,其主要業務場景包括應用內社交、企業IM、直播互動以及商業溝通(客服)。根據用戶需求,融云為客戶量身定做了四大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專有云和海外云。
公有云部署主要針對個性化需求較少的互聯網企業,融云為其提供高級功能和免費基礎功能,接入成本低,集成速度快。
私有云部署主要面向對安全隱私要求較高、付費能力較強的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融云將服務集群部署在私有基礎設施上,大幅提升安全指數,同時實現資源自主規模調配。
專有云針對業務量較大,業務波峰、波谷明顯的用戶。獨立部署的服務集群可以將資源隔離,專人維護、監控,業務參數可定制調整,為用戶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海外云考慮到一些國內互聯網企業有出海需求,因此融云在全球范圍設立數據中心及節點,進行網絡優化,保證通訊質量,讓企業出海業務暢通無阻,規避消息發送過程中出現的延遲、丟包等問題。
近期,企服行業頭條獨家專訪了融云CEO韓迎,以下內容整理自雙方對話。
專注IM領域精益求精,持久發展用活長板效應
企服行業頭條:能否簡單介紹一下融云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韓迎:目前,我們主要通過企業繳納產品使用費和服務費進行盈利,2017年已經實現了盈利,預計2018年公司的盈利規模將擴大到數千萬元。
企服行業頭條:融云的客戶主要來自哪些領域?傳統客戶和互聯網客戶各占多大比重?
韓迎:公有云上部署的互聯網用戶占融云總客戶八成以上,行業覆蓋度很廣,融云主要為各大App提供即時通訊的功能,讓它們實現跟微信一樣的在線溝通能力;其他客戶都是偏向于私有化部署的政府和傳統大型企業,融云為它們提供完整的企業IM解決方案,這部分客戶付費能力比較強,為融云貢獻了差不多五成的收入。
企服行業頭條:融云生態中也會有客服領域的延伸,這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韓迎:雖然我們的業務場景中包含客服,但其實向這個領域的延伸不多,基本上只是對接了合作伙伴的產品。因為有些客戶的需求是IM加客服,這時候我們會推薦合作伙伴的產品。
企服行業頭條:那融云未來會著手開拓客服領域嗎?
韓迎:不會的。在外人看來順手的事,從行業角度來看就不一樣了。做客服的話,客戶群、研發方式、銷售模式都會發生轉變。深入思考你會發現這實際上是另起了一攤活。融云會一直專注于即時通訊領域,在我們專業的領域里繼續做深,服務好新老用戶。
企服行業頭條:那您認為業務面鋪的廣和收的精有什么優劣呢?
韓迎:雷軍那七個字已經把互聯網核心都說出來了:專注、***、口碑、快。不要以為把業務面鋪的廣就安全了,一家公司能有多少資源呢?如果你做的每一塊都不***,意味著你哪一塊也拼不過對手。
以前我們都說木桶原理,短板效應。可互聯網的邏輯是長板效應,你的哪塊業務突出,才是安身立命、持久發展的本錢。
功能并非絕對門檻,穩定才是制勝王道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融云的PaaS能力體現在哪些方面?是功能嗎?
韓迎:我覺得拼功能很沒意思。為什么呢?首先功能不是門檻。為什么很多功能融云不去做,不是不能做,而是有些功能只能滿足一小部分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則無關痛癢。
舉個例子,微信的功能已經足夠多了。可微信為什么到現在都沒有消息回執功能?這不是因為它不能做,而是因為微信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有些用戶會因為這些功能感到不悅。
所以,我認為不能拿功能多寡來說事兒。因為不存在你有的功能,你的對手不能做。就算現在不能做,三個月、半年也做出來了。
對于PaaS來說,門檻是產品的穩定性。
融云今天覆蓋的用戶數基本與中國互聯網網民數持平。大家手機里至少有一款App使用了融云的能力。如果融云出了問題,那這些消息是不是都會斷掉?那就肯定會影響到大家的生活。
企服行業頭條:目前中國的PaaS市場發展的還不夠成熟,您認為這個市場未來會有怎樣的打法?
韓迎:SaaS實際上是把非個性化的通用型軟件放到了云端,中小微企業用起來會更方便。可大型企業需要的是一個符合自己需求的東西。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客戶可能會需要幾種不同的PaaS平臺,組合起來使用。
產品為主服務至上,蹚坑或成行業壁壘
企服行業頭條:像阿里、騰訊在IM領域已經有多年的技術積累了,為什么它們在IM領域的表現并不搶眼?
韓迎:簡單的說,是因為它們不做定制化服務。中國的程序員那么多,就算技術文檔寫得再好,一千個程序員也會有一千種理解。如果他們在集成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是不能指望巨頭去一一解答的。
可融云不一樣,我們有1/3的員工每天都在給客戶解答問題。巨頭企業雖然很大,但在IM這個垂直點的服務上,它們能投放的人工是極少的。
企服行業頭條:您認為IM領域的核心競爭壁壘是什么?
韓迎:IM***靠產品,第二靠服務,第三就是安全性。我們服務的這些大型企業客戶,尤其是政府機構,首先擔心數據安全問題。我們可以為客戶進行私有云部署和深度定制化開發,而公有云的巨頭是不會為企業單獨做定制開發的。
企服行業頭條:其它公司不能優化產品和提升技術嗎?它們不可以挖人嗎?
韓迎:IM這個領域沒有任何的書籍和教程,沒有人能教你怎么做。***的關鍵就是“蹚坑”。
所有的創業都有一個時間點,很多事情不碰到,不自己解決,企業是沒法成長的。融云在這個領域干了十多年,擁有其他對手遠遠沒有的經驗。
成熟產品逐步優化,切勿盲從創造需求
企服行業頭條:融云會創造一些新功能,***用戶需求嗎?
韓迎:客戶需求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融云不會拋開客戶需求去創造新的產品功能,這涉及到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高成本問題。
企服行業頭條:可很多To B企業都在說差異化競爭,那融云為什么不能先于對手開發一些不一樣的功能?
韓迎:融云一定不干這件事,因為我們不是巨頭,我們是創業公司,我們清楚自己的實力。融云的差異化需求,一定來源于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舉個例子,比如說在微信群里,你發一條消息,想知道誰看了誰沒看,那我給你優化一下,滿足你這個需求,這叫差異化需求。微信不提供聊天室,融云有聊天室,這也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的微創新。所有的創新都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優化,絕對不要閉門造車地去創造新功能、新需求。
微信開發一個功能現在沒人用無所謂,它是巨頭,它可以過兩天再看。可融云要是弄出一個功能沒人用,那錢就等于砸水里了,這對于創業公司就是致命的。
企服行業頭條:融云未來3~5年的發展規劃是什么?
韓迎:
- 服務好現有用戶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更深的富媒體方向研究,包括提供音頻視頻、電話會議、多人語音等功能。
- 在企業級市場,專注為企業提供私有化部署。因為該領域融云現在的客戶包括諸多政府機構、央企國企、國有銀行,互聯網金融以及能源與制造業等大型傳統企業,未來可供深耕的空間極其廣闊,所以我們會堅守這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