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堪比特斯拉,比亞迪新工廠被多國爭搶
崛起夢中驚坐起,列強竟是我自己?
在研究特斯拉的發展歷程時,我們常常會驚嘆于各國政府機構對特斯拉的追捧。
在中國,上海給特斯拉工廠的地價僅為市場價的 1/10,銀行給特斯拉批了 185 億的低息貸款;
在美國,得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為了爭取超級工廠項目,競相給出超過 10 億美元的巨額激勵方案;
在韓國,總統尹錫悅親自向馬斯克承諾“將盡最大努力支持投資”。
吸引到特斯拉這樣前景光明的公司建廠,意味著穩定增長的稅收和就業,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有直接的幫助。
隨著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比亞迪也享受到了特斯拉被各國追捧的待遇。
據彭博社報道,菲律賓、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正在互相競爭,爭奪比亞迪的東南亞新工廠項目。
比亞迪加速出海,東南亞是發展重點
2021 年,比亞迪正式宣布了“乘用車出海”計劃,加速了新能源乘用車在全球市場的擴張步伐。
2022 年,比亞迪累計出口了 5.59 萬輛新能源汽車,進入了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巴西、新加坡、泰國等市場。
在泰國,比亞迪 ATTO 3 上市時引來了眾多消費者凌晨排隊,僅用 42 天就斬獲了超過 1 萬個訂單。
風頭正盛的比亞迪制訂了非常激進的擴張計劃,2023 年的銷量目標高達 400 萬輛,同比增長 115%。
海外市場將成為比亞迪保持高速增長的關鍵。
在之前的文章(??在全球最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品牌正在被暴打??)里,我們已經分析過,當前中國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雖然產品力不俗,但是品牌號召力和設計能力還有不足。
中國車企應該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先主攻東南亞、南美等市場,并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逐漸進入歐美市場。人力成本低、交通便利的東南亞市場是中國車企出海的重中之重。
現在看來,比亞迪也正是這么做的。
越南、菲律賓、印尼爭奪比亞迪新工廠
2022 年 9 月,比亞迪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正式在泰國落地,預計于 2024 年開始運營,年產能達 15 萬輛。據悉,該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將出口至東盟國家和歐洲。
比亞迪需要的不僅是一座海外工廠,而是一批海外工廠。為了吸引比亞迪投資建廠,越南、菲律賓、印尼都在與比亞迪接觸。
今年 1 月,有知情人士透露,比亞迪計劃在越南建廠生產汽車零部件,擬投資超過 2.5 億美元。目前正在磋商工廠選址,計劃 2023 年年中以前開始動工。
近日,菲律賓貿易部副部長塞弗里諾·魯道夫(Ceferino Rodolf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比亞迪與菲律賓的談判已經進入到最后階段。
比亞迪的代表在去年年底訪問菲律賓期間,對可能的工廠選址進行了仔細考察,該公司可能會在第二季度決定選址。
同時,比亞迪也在與印度尼西亞政府談判。為了吸引比亞迪投資建廠,印尼政府將提供一系列免稅期、激勵措施的政策,在電池原材料供應方面也會進行扶持。
這三個國家各有優勢,越南的制造業更發達,與中國的交通也更便利;菲律賓和印尼則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利于電池的生產。
至于比亞迪會如何選擇,可能還是要重點考慮政策扶持的力度。
寫在最后
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卻沒有一家能排進世界前十的車企。如果不參與國際競爭,中國車企是無法真正做大做強的。
通過提前布局,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取得了暫時的領先。在這個關鍵的窗口期,中國車企必須加速出海,搶占全球市場。
不過,各國對汽車都有一定程度的貿易保護政策,關稅和運費都比較高,“Made in China”的成本優勢有限。于是,在海外大規模建廠就成了中國車企出海的正確打開方式。
難得的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勢也得到了海外國家的認可,中國車企出海也因此能夠獲得更多的優待。
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就能再上一個新臺階,成為全球市場的主流產品。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智能車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