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華:精準醫療百家匯的發展探索|V課堂第106期
第106期【智造+V課堂】“制造業雙創”主題月第三期,邀請先聲藥業集團“精準醫療百家匯”平臺項目負責人、先聲藥業集團黨委書記楊孝華,楊總從“先聲藥業的發展歷程、創建精準醫療百家匯平臺的背景、百家匯平臺是如何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積極探索的、百家匯創新創業平臺取得的成效”等角度詳細講解了《精準醫療百家匯的發展探索》。
分享嘉賓
先聲藥業集團黨委書記 楊孝華
1. 個人簡介
- 楊孝華,1989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獲藥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MBA)碩士,2009年~2011年就讀于瑞士維多利亞大學,獲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 1995年至今就職于先聲藥業集團,曾先后擔任先聲藥業醫院部銷售總監、江蘇分公司總經理、集團總裁助理、先聲藥業集團副總裁等職務。
- 2010年12月-2017.6月擔任先聲再康江蘇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目前擔任先聲藥業集團黨委書記,分管精準醫療百家匯工作。
2. 重磅title
-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連鎖分會副會長
- 江蘇藥店聯盟理事長
- 江蘇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
- 江蘇省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
- 南京市醫藥質量協會副會長,零售分會會長
- 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 南京市鼓樓區人大代表
二、分享主題
《精準醫療百家匯的發展探索》
三、分享大綱:
1. 先聲藥業的發展歷程
2. 為什么要創建精準醫療百家匯平臺?
3. 百家匯平臺是如何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積極探索的?
4. 百家匯創新創業平臺取得的成效?
四、原文實錄
原文實錄context:
先聲藥業成立于1995年,作為國內領先的研發驅動性制藥公司,在2007年是中國第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生物化學類醫藥公司。上市六年后,公司出于戰略發展的考慮,選擇在美國退市。私有化后今后有打算在香港或者國內上市。
目前先聲藥業有四個生產企業,分布在南京、海口、煙臺和蕪湖,另外有兩個藥品的經營企業分別是江蘇先聲和上海先聲,有兩家藥物研發機構分別是先聲藥業南京藥物研究院和上海波士頓創新中心,這個是先聲集團主要的組織架構。先聲藥業非常注重研發的投入,在先聲研究院成立的這幾年,我們用于研發的投入累計已經超過了16億人民幣。基本上每年研發投入占到銷售規模的比例大概8%-10%,先聲藥業去年有40幾個億的銷售,我們每年的投入大概有超過3個億用于研發的投入。
先聲藥業的研發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特別注重對海外人才的引進,這幾年已經陸續地引進了具有海外背景,有50幾位博士、博士后和一些大學的教授和外企高管。目前研究院有400多人,60%具有碩士和博士以上的學歷。在南京總部的研發基地超過20000平米,儀器設備投入超過3億元。先聲藥業連續多年被評為十大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制藥企業,在2015年作為企業獲得了科技部頒布的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在2016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創新力的研發企業。
2003年先聲藥業被批準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5年經五部委認定為國家技術中心,2009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0年被科技部批準為創新藥物孵化基地,2015年獲得科技部批準成立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也是在國內為數不多以企業獲得的國家級實驗室。
這幾年先聲藥業對創新的執著,我們共獲得了312項發明專利。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一次,獲得一類新藥臨床批件六個批件,拿到一類的新藥證書有三個,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有17個,在營創新藥物項目有20個。目前先聲藥業擁有全球首上市的三個一類新藥,同時擁有國內首上市的六個新產品。
作為一家醫藥研發、生產營銷企業,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如何充分的利用已有的藥品研發能力?如何能夠更好的激發創新活力?如何能夠更快更好的獲得更優秀的治療藥物?這是我們創建百家匯的基本考慮。
我們在研究國外很多大的跨國公司,他們重磅炸彈的產品,比如說默沙東的PD-1等一些產品,都是從一些小的研發機構來獲取的。這給我們的啟發是國外很多重磅炸彈的產品,并不來自于跨國公司自己的研發,而是來自于一些創新藥物小的創新團隊的突破。
為了更好、更多接近那些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但規模也不是很大的創新團隊,我們創辦了百家匯。百家匯在2014年成立,至今剛剛步入第四個年頭。百家匯在開始成立的時候,主要還是以創新藥物的研發,我們稱之為百家匯的第一代,就是創新藥物百家匯,主要還是以開放研發的平臺,來聚集一些醫藥研發公司。
經過兩年創新藥物百家匯的探索,我們發現在創新藥的研究方面,一方面百家匯作為先聲藥業成立的公司,如果說在創新藥物研發方面,我們走得比較深,走得比較遠,可能跟我們先聲藥業公司存在關聯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我們認為未來的藥物研發和有效治療還是要基于精準的診斷結果。2016年我們把第一代創新藥物百家匯升級為精準醫療百家匯。
百家匯在這幾年陸續的孵化、招商有100多家入駐精準醫療百家匯社區。在這100多家中,我們成功的投資20多個創業團隊,通過對這20多家科技創業團隊的投資,來幫助他們、服務他們、成就他們。
作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開放式創新企業先行者,精準醫療百家匯主要的方法是建立了以研發生產、營銷的開放平臺,過去我們的研發都是先聲藥物研究院自己關起門來做研發,很多的儀器設備,我們很多的平臺沒有充分的利用起來。我們現在把這個平臺開放出來,讓很多從事研發小型的團隊,可以更好的利用儀器設備,一些創新的團隊在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們缺少資金。我們可以用直投和基金的方式,來對他進行投資。
另外,為了更好的把我們的一些項目申報、人才的哺育、導師指導,來更好的進行嫁接。如果說百家匯在這幾年的探索有一點點體會,我們認為還是貴在模式,贏在機制。模式上是開放創新的平臺,機制上主要有三個創新:
第一個機制是考核激勵機制的創新,我們創建了這個百家匯平臺在早期鼓勵研究院很多科研人員,他們自己投身公司去創業,組建一些小型的公司。過去在先聲藥物研究院一些研究人員紛紛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有四五個。因為他們過去在先聲研究院是一個研究人員,為公司在創造研發的價值。
現在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占了一部分的公司,這些研究人員自掏腰包也投入了一部分的費用,這樣成立了一些公司,他們都成為這個公司的股東。他們做研發很多都是為自己在做,這樣能更好的激發這些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激情。
第二個資源分配機制創新,過去創業者他們下來創業,也沒有多少資本的積累。如果要添置設備,如果要招聘人員,可能是沒有資金。我們現在通過百家匯給他們做一些投資,這樣他們能獲取一些有限的資金。他們過去沒有這樣一個平臺的話,他們可能有新的資金還要去購買設備、招聘人才。現在他在我們這個平臺上并不需要再去購買設備了,他就完全可以用開放的設備來供他們使用。
第三個運營機制方面的創新,我們有很多項目,很多的來源是在海歸、國外有了一些項目。這樣他們把他們在海外研究的一些項目到國內來,很快進行一些落地。另外,他們科研的成果,比如他們有一些到了二期、三期臨床階段,今后如何來更好的轉化,我們也有產業化的基地,幫助他們進行報批、生產,進行一些產業化、市場化的轉換。
另外,他們的人才因為有這樣的平臺,可能會接觸到更多。在我們入駐的100多家企業中,可以借助我們這個平臺促進相互的交流,相互的分享。在這樣一個平臺上,他創業的門檻會降低,也大大提高了創新的成功率。截止到去年年底在百家匯的平臺上,我們已經涵蓋了精準醫療、化學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基金等領域,有110多家公司入駐,我們投資了其中22家,初步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研發系統。這里也可以舉幾個百家匯這幾年在投資平臺上代表性的案例。
比如博創園是我們投資的一家公司,我們在一年半之前投資他,當時公司的估值只有3000萬,經過一年多的博創園生物同事們的努力,現在他們公司啟動第二輪的融資,他們的估值已經到了1.5億。也就是說,在一年半內時間,他們的估值增長了5倍。
另外我們投資的一家天境生物,他們專注聚焦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創新。在兩年前公司的估值只有5000萬人民幣,最近他們在融資,估值已經達到6億美金的規模。也就是說,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已經增值了幾十倍了。
還有一家我們投資的火石創造,是國內一家領先的醫健大數據創業公司。在兩年前投資公司估值只有500萬,經過兩年估值已經達到了2.5億。也就是說,兩年時間他增值了50倍。
第二個方面,除了先聲藥業通過百家匯積極獲取研發的產品,另外我們更多的是開放了國際公司合作。開放合作是先聲的文化基因,也是先聲藥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我們與施貴寶開展了三項創新藥物的研發,與日本最大的制藥企業第一三共,聯合做創新藥在中國商業化推廣,與韓國的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合作開展成立了疫苗研究的合資公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11月,我們和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藥公司安進,結成生物類似藥的戰略聯盟。這個戰略聯盟獲得了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重要的批示,他說先聲藥業與安進公司結成生物類似藥戰略聯盟,開展跨境戰略合作,具有開創性意義,為江蘇企業以開放合作,促進創新轉型提供了優秀的范例。省級有關部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也希望先聲藥業能進一步增強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為健康中國及生命科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剛才我們介紹了先聲藥業為了更好的獲取更多創新的藥物,第一個手段是成立了精準醫療百家匯,第二個手段是加強和國際公司的合作,第三個手段是出資來成立一些基金,投資與國際上最有名的基金公司。比如我們投資了一家MPM公司,這是美國頂尖的風投公司。他們的理念是創造公司,他們在早期發現有一些好項目的想法,或者是發現一些好的人才,他就會給你一些輔導,給你投入一些資金,幫助你來成立公司。
在這家公司成立的20多年,他們創建的公司已經獲得美國FDA批準的就有45個創新藥物。我們在海外的投資主要還是聚焦在美國的硅谷、波士頓和一些高校,比如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應該說,在這一方面在這幾年已經出資了2.11億美金,在全球有8個基金作為他們的LP投資,總的基金規模超過了20億美金 也就是說,我們在8個基金中占了10%以上,這也是為了更好的發現早期一些好的項目。這也是更快獲取藥物的有效手段。這里我也可以再舉幾個例子,一個是投資了一家牛津大學生物技術公司,他是全球領先的基因組測試公司他也是歐洲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
另外我們投資了全球最新一代納米孔測序儀公司Nanopore公司,這也是全球領先的測序儀公司。兩年前我們投了2000萬美金,在2017年9月這家公司也獲得了美國蓋茨基金會4000萬美元的投資。
在2017年我們又創辦了先聲診斷,現在主要的工作一方面與臨床專家合作研發新一代疾病早期診斷方法。另外與藥物研發機構有機的結合,開發業務伴隨診斷技術。另外全面參與到傳統醫藥學與基金組學、生物信息學、交叉集成創新的科技趨勢。
這個公司成立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這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擁有了100多位研發人員。這其中還有很多是從國外最頂級的大學和一些研發機構回國來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目前我們已經和全國比較多的高校和一些醫院進行戰略的合作,進行早期基因測序和篩查。
剛才我介紹了我們平臺這幾年孵化的一些企業,舉了一些典型的案例。同時,也介紹了在百家匯的平臺上成立了先聲診斷的公司,包括之前成立的先聲生物,以創新來驅動研發。
平臺成立這四年,這個平臺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還是人才的問題,我想所有的科技創新都離不開人才,特別是一些頂尖的人才。在我們投資這20多家公司中,我們就特別有感觸,什么樣的公司可以有超常規的發展,什么樣的公司可以遠遠領先于一般的公司?我們認為這里面一定會有杰出的人才,他既要懂得研發創新的路徑,同時也具備掌管全局來研判行業的發展趨勢,洞察下一步藥物研發的走向。對我們百家匯來說如何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如何能夠把平臺成員單位有效的進行整合,讓他們進行一些協作、協同,共同來發揮上下游的作用。我認為這里面要做的工作還是很多的。
第二個問題是項目的來源?如果說早期項目來源主要還是面向國內創新的團隊,現在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中國的創新跟國際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和美國、歐洲、以色列一些創新公司相比較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們要把眼光更多的放到全球領先的地方,比如說美國,我們在波士頓成立了創新中心,我們在英國、法國在更多的歐洲國家也在成立國際BD部門,來幫助尋找一些好的項目。
第三個問題是模式上的可持續性,百家匯過去還是依托先聲藥業的支持,把我們一些研發的平臺進行開放來吸引更多的創新團隊,在這個平臺上來創業。今后這個平臺如何能找到更好的研發團隊,你來進行一些投資。現在百家匯既是一個投資的平臺,同時也是提供孵化的平臺。大家都知道政府辦了很多孵化的平臺,他們有一些政府政策支持。對我們企業來說,我們并沒有太多獲得過政府的支持。
如果說建立百家匯孵化的平臺,來收取一些租金,收取一些物業費來維持這個平臺的發展,這個還是有些困難的。可能線上有很多的朋友也了解,現在是政府創辦的平臺會比較多,很多的政府都有一些開發區、高新區也都在做一些孵化的平臺。但實際上我們跟很多政府做平臺的孵化招商的部門在溝通的時候,他們也大吐苦水,認為現在靠收一些租金,根本無法長期為繼,有些地方為了吸引創新的團隊入駐,可能還會有一些免房租,免物業的優惠政策。 當然,這些政策相比較我們前期的一些投入,還是覺得杯水車薪。對政府來說,因為土地都是政府的,自己蓋了一些房子,也是通過銀行貸款,這樣他來持續的孵化,獲得稅收也許可以持續下去。但對我們這樣企業做孵化平臺來說,如果我們還是學政府這套做法,實際上這條路還是很難走下去的。
我們現在的孵化包括在上海也成立了上海百家匯,在浦東國際醫學園區也有5萬多平米的房子。最近我們也在全球范圍內開始以投資為目的的招商,實際上我們也是在總結南京百家匯經營教訓的基礎上,來做轉型的探索。我們認為企業創辦孵化器的平臺,如果單純是以收取房租跟物業費是很難維持。因為我們前期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去買土地、蓋房子,收取的物業和租金是沒法覆蓋維持的。
所以在上海百家匯創建的時候,主要的目標就是要以投資為目的,背后就會整合國際BD部門、國內投資部門來共同來評判創業團隊的項目,他的前瞻性,他未來的價值如何。如果認定他們的公司未來是有很好的發展機會,我們會做兩個決定,一個是積極的引進他們入駐上海百家匯的平臺。第二個我們會以直投或者聯合其他基金共同投資,我們認為可能以投資+孵化這樣的一個模式,可能比單純的孵化會有更好的回報。
當然,這個回報的過程會很漫長。因為對一個好的公司來進行評估,來發覺項目的價值,來挖掘人才的價值,還是需要做很多的調查,做很多的了解,才能下這個決定。這樣的話時間周期拖得會比較長。
我剛才講了百家匯在發展四年來,我們也是在不斷地升級觀念,在積極的進行轉型,在積極的探索如何能夠把人才、項目跟我們孵化投資更好的有機結合,這樣一條道路。我們創建平臺時間不長,我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管理工作的時間也很短,還需要跟大家學習交流共同探討。。
我也希望通過今天的交流,能夠認識更多的朋友,看看今后有沒有通過平臺合作的機會,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我們行業的發展。真誠感謝各位的領導,我第一次是用這種微信語音方式來講,有點不習慣,希望大家見諒。我在百家匯期待各位朋友有時間來做客,我們面對面進行交流,共同來探討在創新創業大的形勢下,作為我們的企業,作為我們政府如何能夠更好的加強合作,能夠更好的為我們國家的醫藥衛生事業,還有信息化的發展做更多的貢獻,謝謝大家。